咨询电话13601664585
江苏附近的硅烷浸渍剂生产厂家有哪些九延新材料混凝土防水防腐
时间:2025-07-24 09:57:07
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有机硅烷为核心成分的混凝土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基材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一层具有斥水性、透气性的保护层,能有效阻止水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侵蚀介质侵入,天津九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,是混凝土 “防腐延寿” 的关键材料。

一、核心防护原理

硅烷分子(如烷基硅烷)具有独特的 “双亲结构”:一端为疏水性烷基基团(如甲基、辛基),另一端为可反应的硅氧烷基团(-Si (OR)₃)。施工后,硅烷小分子(直径约 0.5-1nm)能渗透到混凝土内部 3-10mm(取决于混凝土密实度),硅氧烷基团与混凝土中的羟基(-OH,来自水泥水化产物)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牢固的共价键(Si-O-Si),将疏水性烷基基团 “锚定” 在混凝土孔隙壁上。

最终效果:混凝土内部孔隙表面被疏水基团覆盖,形成 “荷叶效应”—— 水、盐溶液等无法渗透,但气体(如 CO₂、水汽)可自由排出(透气性),既阻止侵蚀介质侵入,又避免内部水汽积聚导致的冻融破坏或碱骨料反应。

二、组成与分类

1. 主要组成

核心成分:有机硅烷单体(占比≥95%),常用类型:

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(IBTEOS):性价比高,渗透深度适中,适用于大多数混凝土;

辛基三乙氧基硅烷(OTEOS):疏水性更强,耐久性更优,适合高侵蚀环境(如海洋、化工区);

氨基硅烷:除斥水外,还能增强与基材的粘结,较少单独用于浸渍,多作为改性成分。

溶剂:为提高硅烷的渗透性,通常加入酒精、石油醚等挥发性溶剂(降低粘度,便于渗透),溶剂最终会挥发,不参与反应。

2. 常见分类

分类依据

类型

特点与适用场景

形态

液体型(常用)

溶剂型(含挥发性溶剂)或水性分散型(环保,适用于受限空间),流动性好,渗透效率高。


膏体 / 粉体型(少见)

需加水或溶剂稀释后使用,渗透深度略低,适合小面积修补。

防护等级

普通型

硅烷含量≥95%,渗透深度 3-5mm,适用于一般大气环境(如桥梁、厂房)。


渗透型(高性能)

硅烷纯度更高(≥98%),渗透深度 5-10mm,适合高盐雾、高湿度环境(如跨海大桥、码头)。

三、关键性能指标(国标要求)

硅烷浸渍剂的防护效果需通过以下指标验证(依据 GB/T 50728-2011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》):

渗透深度:≥3mm(对 C30 以上混凝土,确保有效防护层厚度);

吸水率降低率:≥90%(测试浸泡 1 小时的吸水率,体现斥水效果);

接触角:≥90°(水滴在处理后混凝土表面的接触角,≥100° 为优,说明斥水性强);

氯离子吸收量降低率:≥90%(核心指标,阻止氯离子侵入,预防钢筋锈蚀);

耐老化性:经紫外线老化、热老化后,性能保留率≥80%,确保长期有效性(使用寿命通常 15-20 年)。
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硅烷浸渍剂的核心价值是 “预防性防护” 或 “轻度受损结构的延寿”,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:

海洋与滨海工程:如跨海大桥、码头、防波堤等,抵抗海水(高氯离子)侵蚀,预防钢筋锈蚀;

盐碱地 / 化工区结构:阻止硫酸盐、氯离子从土壤或空气中侵入,保护混凝土不被腐蚀;

冻融环境下的混凝土:如寒冷地区桥梁、路面,通过斥水减少水分渗入,降低冻融破坏(冻融需水作为介质);

历史建筑 / 外观敏感结构:如古建筑、纪念碑的混凝土构件,防护时不改变表面外观(无涂层感),且透气性好,避免内部受潮;

已建结构的维护:对未严重破损但存在耐久性风险的混凝土(如桥梁腹板、墩柱),通过硅烷浸渍延长使用寿命,减少大修成本。

五、施工工艺与关键要点

硅烷浸渍剂的防护效果高度依赖施工质量,核心是 “确保充分渗透”:

1. 基层处理(关键前提)

表面清洁:彻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灰、油污、青苔、涂层(如涂料、水泥浆皮)等,可用高压水枪(≥30MPa)冲洗或机械打磨,露出新鲜基材;

干燥度控制:混凝土含水率必须≤8%(用湿度仪检测),否则硅烷会先与表面水分反应,无法深入渗透(潮湿基层需通风干燥 7-14 天,或用热风加速干燥);

裂缝处理:宽度>0.2mm 的裂缝需先用环氧树脂注浆修补,避免硅烷从裂缝流失,无法形成均匀防护层。

2. 施工方法

常用方式:喷涂(优先)、刷涂或滚涂,适合大面积施工;

喷涂:用低压喷雾器(喷嘴直径 1-2mm)均匀喷洒,确保表面湿润但不流淌(流淌会导致局部硅烷过量,浪费且影响渗透);

用量:普通混凝土(C30-C50)每平方米用量约 200-300g(溶剂型),密实混凝土(C60 以上)需增加至 300-500g;

遍数:通常 1-2 遍,第一遍干燥后(约 2-4 小时,取决于温度)再喷第二遍,确保渗透充分。

3. 环境要求

温度:5-35℃最佳(低于 5℃反应缓慢,高于 35℃溶剂挥发过快,影响渗透);

湿度:相对湿度≤80%,避免雨天、结露或大风天气施工(大风会加速溶剂挥发,导致硅烷未渗透即固化);

通风:溶剂型硅烷需在通风良好环境施工,避免密闭空间溶剂聚集(水性硅烷环保性更好,可用于室内)。

4. 养护与验收
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淋雨、洒水,确保硅烷与混凝土充分反应(完全固化需 7 天);

验收:通过 “泼水试验” 验证 —— 向处理后的表面泼水,水应呈球状滚落(接触角≥90°),无明显渗透痕迹。

六、使用局限性与注意事项

适用前提:仅适用于结构完整(无严重开裂、剥落)的混凝土,对已严重碳化、钢筋锈蚀膨胀的结构,需先修复再防护;

基层限制:无法用于表面光滑的石材、玻璃或金属(无羟基反应位点),仅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基混凝土;

成本较高:单价高于普通涂料,但因耐久性强(15 年以上),长期综合成本更低;

安全防护:溶剂型硅烷易燃、易挥发,施工时需远离火源,佩戴防毒面具(避免吸入溶剂蒸气)。

硅烷浸渍剂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从内部防护”,通过化学改性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实现长效防腐,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结构(如桥梁、海洋工程)的 “标配” 防护材料,尤其适合对外观、透气性有严格要求的场景。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601664585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<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