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硅烷为主要成分的化学防护剂,通过渗透作用深入混凝土内部,形成一层斥水、透气的保护层,能有效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有害介质侵入,天津九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,广泛应用于桥梁、港口、隧道、海洋工程等易受腐蚀的混凝土结构防护。
一、核心成分与防护原理
主要成分
以小分子硅烷(如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、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)为核心,辅以溶剂(如酒精、石油醚等)调配而成,部分产品会添加稳定剂以提升储存稳定性。
防护原理
硅烷分子具有强渗透性(可深入混凝土表层 5~10mm),与混凝土中的游离羟基(-OH)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稳定的硅氧烷网络结构。这一结构:
赋予混凝土表层憎水性,使水分难以渗透,同时允许内部水汽排出(“呼吸性”);
阻断氯离子、二氧化碳等腐蚀性介质的传输路径,延缓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。
二、主要类型及适用场景
按形态和施工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:
类型 | 特点 | 典型应用场景 |
溶剂型硅烷 | 以有机溶剂为载体,渗透深度大,适用于干燥或低含水率基层 | 桥梁梁体、混凝土桥墩、工业厂房柱体等干燥环境结构 |
水性硅烷 | 以水为载体,环保性好,对潮湿基层适应性强 | 港口码头、地下隧道、潮湿墙体等高湿度环境结构 |
膏体硅烷 | 稠度较高,适用于垂直面或顶面施工,减少流淌 | 混凝土立面、梁柱侧面、隧道拱顶等部位 |
三、性能优势
优异的憎水性: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接触角可达 90° 以上,水分呈珠状滚落,难以渗透。
透气性好:不堵塞混凝土内部孔隙,允许基层水汽排出,避免因内部积水导致的起鼓、开裂。
耐久性强:硅烷与混凝土的化学反应不可逆,防护效果可维持 15~20 年以上(根据环境腐蚀程度有所差异)。
兼容性好:不改变混凝土表面外观和颜色,可与其他防护涂层(如防水涂料)配合使用。
施工便捷:可通过喷涂、刷涂、滚涂等方式施工,对基层要求相对宽松。
四、施工工艺流程
基层处理
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灰、油污、疏松层、青苔等杂物,必要时用高压水枪冲洗或机械打磨。
修补裂缝、蜂窝等缺陷(可采用专用修补砂浆),确保基层平整、坚实。
控制基层含水率:溶剂型硅烷要求基层含水率≤8%,水性硅烷可放宽至≤10%(潮湿基层需延长渗透时间)。
施工操作
喷涂法: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机,均匀喷涂 1~2 遍,每遍间隔 2~4 小时(视天气情况调整),确保硅烷充分渗透。
刷涂 / 滚涂法:适用于小面积或复杂部位,需反复涂刷至基层饱和(不再吸收)。
施工时应避免在雨天、大风(风速>5m/s)或高温(>35℃)、低温(<5℃)环境下进行,以防影响渗透效果。
养护与验收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淋雨或用水冲洗,自然干燥 7 天以上方可投入使用。
验收时可通过 “泼水试验” 检验:向处理后的表面泼水,若水分呈珠状不渗透,即表明防护有效。
五、适用与禁忌场景
适用场景
海洋环境(码头、防波堤、跨海大桥):抵抗氯离子侵蚀,防止钢筋锈蚀。
寒冷地区(桥梁、路面):减少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。
工业建筑(化工厂、污水处理厂):抵御硫酸盐、酸雾等化学腐蚀。
历史建筑修复:保护混凝土构件,延长使用寿命且不改变外观。
禁忌场景
表面过于光滑的混凝土(如抛光地面):硅烷难以渗透,防护效果差。
强度过低(C20 以下)或严重粉化的混凝土:需先加固基层,否则硅烷无法有效附着。
长期浸泡在水下的结构(如水下桩基):硅烷虽有一定耐水性,但完全浸泡环境下防护效果会下降,需结合其他防水措施。
硅烷浸渍剂凭借 “深层渗透 + 长效防护” 的特点,在混凝土耐久性防护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尤其适合对结构寿命要求高的重大工程。
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24 天津九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津ICP备2023003275号-3